中学名师贯通式培养体育师范生实践教学新模式A New Model of Practical Teaching for Training Physical Education Normal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by Famous Teachers in a Through-training Way
俞大伟,陶焘
摘要(Abstract):
中学体育名师作为校地共育的宝贵资源,可为教育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提供强力支撑,是指导体育师范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体育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全面调查,有机结合专家实地考察发现的共性问题,系统分析破解难题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并在国家教育政策和OBE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深入探索“师生结对”的贯通式培养模式,旨在为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持续动力。培养单位应与中学体育名师建立协同共育,积极参与“三全育人”的内涵式发展,合作构建“师徒一对一”“内外一体化”“发展一条线”的名师精育体系,打造教育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有机衔接,循环激发实践教学体系产生新效应,助力“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的高度达成,为基层教育稳定输送卓越的中学体育教师。
关键词(KeyWords): 体育师范生;体育名师;师生结对;实践教学;名师精育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校地共育·名师精育:体育师范生‘三习’教育模式改革的实践创新研究”(编号:jg20220553);;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一专多能、创新赋能:‘全过程’培养体育师范生专项技能的新模式研究”(编号:2023SCG040)
作者(Author): 俞大伟,陶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杨桦,李秋利.体育学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内涵特征、逻辑规范与实现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4(5):1-10.
- [2] 孙铭珠,尹志华.体育教师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表现形式和构建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2,40(1):67-74.
- [3] 陈辉映,吴宁怡.师范类专业认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三习”课程建设:价值取向、遵循原则与体系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4,36(4):455-463.
- [4] 刘子实,马海涛.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10):73-79.
- [5] 薛昭铭,高升,陈正清.我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学业评价: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博弈困境与突围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4,42(6):79-86.
- [6] 苏刚,张雪.专业认证视域下体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4):37-43.
- [7] 汪灵娇.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运行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3:3.
- [8] 陈辉映,谢雨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体育学刊,2024,31(4):128-134.
- [9] 方千华,胡小清.新时代我国体育学博士生培养的困境解析与路径优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10):42-50.
- [10]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EB/OL].(2017-10-26)[2025-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 [11]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业名单及通过中期审核专业名单的通知》[EB/OL].(2024-11-01)[2025-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58/202411/t20241111_1162287.html.
- [12] 吕万刚,季彦霞.我国体育高等教育面临形势与挑战及对体育类专业建设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5):497-503.
- [13] 张守伟.以“创造的教育”培养“创新型体育人才”:学理、路径与反思[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3,46(10):80-87.
- [14] 雷励华,王千姿,李瑜,等.数字化改革驱动城乡教育共富机制与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4(10):84-93.
- [15] 汪晓赞,杨燕国,陆悦美,等.国际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与中国镜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4,58 (4):1-13,21.
- [16] 徐伟,王聪帅,王果团.体育学理论类课程如何实施混合式教学——以“7P”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为例[J].体育学刊,2025,32(2):123-131.
- [17] 展恩燕,刘海元.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应然路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4,44(4):11-22.
- [18] 陈曙,王健,郑澜.新时代课程改革背景下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5,48(3):90-103.
- [19] 王文龙,崔佳琦,邢金明,等.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退役运动员进校园合作网络建构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3,37(4):30-41.
- [20] 廖慧萍,白四发.OBE教育理念下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体育科技,2023,44(1):128-130.
- [21] 张文鹏,陈红,栗千惠.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教学何以推进?——基于多模态理论的分析[J].体育学研究,2024,38(2):63-71.
- [22] 尚力沛.如何教学生会教:体育师范生教学能力培育的问题反思及实践对策[J].上海体育大学学报,2024,48(8):73-81,93.
- [23] 刘国锋,王宏梅,李俊,等.学校体育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4,42(6):70-78.
- [24] 梁城铭.从边缘到中心:协同育人背景下学校体育的转向与通路[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4,43(5):36-42.
- [25] 董鹏,彭国强,刘红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校体育:价值向度、现实挑战与发展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4(10):99-104.
- [26] 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突出的重点与主要变化[J].课程.教材.教法,2022,42(10):54-59.
- [27] 刘雨欣,陶玉流,吴相雷,等.社会资本驱动中小学体育教师知识共享的机理、困境与进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5,51(1):107-114,127.
- [28] 刘宝禄.体育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2:48.
- [29] 于易.信息技术赋能视域下农村学校体育现代化发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3,41(2):62-67.
- [30] 陈淼,姚小林.责权利视域下家校社协同赋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5,43(2):34-42.
- [31] 董取胜,耿涛,易紫俊等.“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逻辑证成、变革挑战与深化路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6):69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