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坛

  • 中学名师贯通式培养体育师范生实践教学新模式

    俞大伟;陶焘;

    中学体育名师作为校地共育的宝贵资源,可为教育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提供强力支撑,是指导体育师范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通过对体育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全面调查,有机结合专家实地考察发现的共性问题,系统分析破解难题的突破口与着力点,并在国家教育政策和OBE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深入探索“师生结对”的贯通式培养模式,旨在为体育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提供持续动力。培养单位应与中学体育名师建立协同共育,积极参与“三全育人”的内涵式发展,合作构建“师徒一对一”“内外一体化”“发展一条线”的名师精育体系,打造教育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有机衔接,循环激发实践教学体系产生新效应,助力“一践行、三学会”毕业要求的高度达成,为基层教育稳定输送卓越的中学体育教师。

    2025年04期 v.43;No.207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7 ]

冰天雪地学术研究

  • 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作用机制、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

    李丽;张向洋;王萍;王景誉;

    数字经济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还是冰雪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采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以“机制解构-困境诊断-路径设计”为逻辑主线,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数字技术、数字基建赋能冰雪竞赛表演、冰雪体育旅游等六大业态转型升级。但面临数据要素层面的跨产业数据壁垒与价值挖掘不足、数字技术层面的应用滞后与融合场景短缺、数字基建层面的协同布局薄弱与应用效能不足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实现路径:强化数据要素流通,打造转型升级新业态;突破数字技术瓶颈,打造融合创新产业链;加强数字基建协同,夯实转型升级硬支撑。

    2025年04期 v.43;No.207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5 ]
  • 中国雪橇运动员专项体能关键指标研究

    武大伟;王新;

    本研究旨在通过科学手段,深入剖析影响我国雪橇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精准定位并有效解决运动员在启动出发能力不足以及滑行姿态控制不佳等制约成绩提升的核心问题,构建以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为核心的专项体能关键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对我国雪橇运动员专项体能指标进行筛选,并基于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模型数据设置要求,以中国雪橇国家队25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指标测试数据为输入变量,以赛道滑行成绩为输出变量,评估各体能指标对竞技表现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构建了符合我国雪橇运动员专项体能现状的关键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7个三级指标。经Sobol全局敏感性分析检验,体重、后抛实心球、颈部力量、拉推复合力量、平面冰耙冰、坡面冰滑行能力与无氧功等7项指标的第一阶敏感性指数(Si)> 0.01,总效应指数(STi)> 0.05,表明专项体能关键指标与总成绩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显著的交互作用。中国雪橇运动员专项体能关键指标的确定为优化训练策略、提升运动员竞技表现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期 v.43;No.207 16-2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表现、内外动力与实践路径

    殷洁森;

    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驱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支撑体育强国战略的核心引擎。通过文献分析与逻辑推理,提炼新质生产力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表现维度,并阐释其赋能作用机制。研究得出,构建内生动力由技术创新、人才与知识资本、营销转型构成,外源动力由政策支持、产业转型、市场需求形成的复合驱动支撑,系统解构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耦合关系。针对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足、数字技术融合不深、复合型人才短缺、制度协同滞后及中小企业转型困难等挑战,提出通过制度优化、政府-行业共治、产业链融合、深耕数字赛道、打造智造名片、人才引育留、校企闭环培养等联动路径实现动能转化与效能提升。研究强调需平衡“新质”与“传统”,规避理论与实践脱节,为破解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瓶颈、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可操作的决策参考。

    2025年04期 v.43;No.207 2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国内外体育参与影响因素对比研究

    蒋湘之;曲新艺;

    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研究对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和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目标。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关于体育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且文献数量更多。国外研究在“健康因素”推动下稳定增长,侧重于体育参与行为改变的倾向性因素;国内研究紧随国家体育战略和政策,注重体育参与行为改变的促成性因素。青少年与老年人群体体育参与是共同关注的领域。国外对风险认知因素和物质使用的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较多,“model”“support”“substance use”“risk”是影响因素研究的前沿热点;国内对于政策因素关注更多,体育政策、学校体育改革、协同治理等成为影响因素研究的前沿热点。“家校社协同治理”因素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共同焦点,多维因素的交互作用是体育参与未来研究的趋势。建议今后研究应加强跨文化与多学科的协同合作,深化多层次因素的互动研究,优化政策工具的配置,提升体育参与水平。

    2025年04期 v.43;No.207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新质生产力赋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前提、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

    孙瑞阳;杨兴兵;张星宇;杨慧馨;

    在全球化与科技革命交织的背景下,以技术赋能与文化创新的深度融合为驱动,新质生产力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构建了理论框架,并开辟出创新性实践路径。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以文化新质生产力为切入点,强调以数字技术、智能算法重构文化生产与传播逻辑,以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激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蕴的现代生命力。研究发现,当前民族传统体育面临文化建设水平薄弱、文化普及范围狭窄、文化传承体系老旧、文化交流动力匮乏等现实困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教育筑基、科技驱动、以人为本、协同创新的推进路径。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的赋能需平衡技术工具性与文化本真性,在维护民族文化基因的同时,拓展其全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空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软实力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撑。

    2025年04期 v.43;No.207 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民族传统体育中新文化生命体的形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张玻源;贾棋淇;王宏;马世坤;

    “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为民族传统体育提出了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实践重心和根本任务。通过文献资料、访谈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纲领性指引和“两个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中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逻辑,并提出了实践路径。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中新的文化生命体是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两个结合”为理论源泉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生命体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项中深度融合、互为交织而形成的新文化形态,代表了中国体育文化事业建设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成果。其形成逻辑呈现为,新的文化生命体的提出为民族传统体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记忆为新的文化生命体延续了文化基因;人民至上的理念加速了民族传统体育中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针对造就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使命要求,民族传统体育应坚守“两脉”,巩固其文化主体性;守正创新,发挥其历史主动性;发展为民,抱持其服务人民性。

    2025年04期 v.43;No.207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体育教育学

  • 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人工智能赋能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

    李阳;陈敬丰;王长权;

    人工智能(AI)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AI赋能体育教学已然成为数智时代的重要议题。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系统探讨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AI赋能体育教学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认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与情境认知理论共同为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AI赋能体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作用机制方面,形成数据驱动的运动能力进阶机制,情境化机理与知识赋能的健康行为养成机制,竞赛协作与规则强化的体育品德塑造机制。并提出以下实现路径:AI技术与教学场景的精准适配路径,教师AI素养提升与教学融合路径,学生AI辅助学习引导与自主发展路径,学校体育教学AI应用生态构建路径。以营造良好的AI体育教学生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精准培育,推动体育教学在数智时代高质量发展。

    2025年04期 v.43;No.207 60-6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 “家校社”协同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困境与策略

    刘禹涵;赵雪同;李笋南;

    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家校社”协同在推动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理论和实践逻辑,同时承载着多元价值意蕴。然而,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家庭体育指导主动协同学校教育不足,学校体育协同育人主导作用凸显不够,社会体育教育资源建设供给体系不全等问题。研究认为,需共筑以体育人目标,明晰“家校社”协同责任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构建“家校社”体育资源协同网络;创设多元体育场景,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构建协同保障机制,筑牢“家校社”体育发展支撑体系,从而为提升青少年强健体魄、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形成强大合力。

    2025年04期 v.43;No.207 6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刘恋;于易;

    新质生产力不仅有助于显著提升教育质量,赋能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够精准满足个性化需求,并有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深入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与基本内涵,探究其发展的困境与路径。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价值缺失、治理模式乏力是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困境。据此提出:技术转变推动新技术赋能、绿色价值推动新理念赋能、适应新质生产力的治理新模式赋能的发展路径。

    2025年04期 v.43;No.207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双创教育视域下体育新闻专业学生行业分析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张雪芬;杨一泽;张戈;

    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从传统技术型向复合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本研究聚焦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与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对双创教育背景下体育新闻专业学生行业分析能力培养路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问题为导向,当前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主要面临课程体系不完善、实践场景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的现实困境,为此,应优化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型行业分析能力培养路径,即基于“双创”背景构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体育产业认知、新闻传播技能与创新创业方法有机融合;产教协同培育,依托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产业场景,提升学生对体育产业的分析和决策能力;加强“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兼具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优秀师资队伍,服务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

    2025年04期 v.43;No.207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运动人体科学

  • 数字技术赋能体医融合高质量发展:作用机理、阻滞困境与推进路径

    胡皓杰;徐诗枧;徐雪芹;

    体医融合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数字技术赋能体医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困境及路径。研究认为,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增强多元主体网络协同、强化健康服务安全与管理、提升健康服务质量与效率、推动运动健康产业创新升级是数字技术助推体医融合的立足点和发力点。然而,在数字技术嵌入进程中也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技术人才资源短缺、协同治理认知局限、健康服务普及偏低、安全监管力度不足等困境。由此提出推动体医融合基础设施升级、构建体医融合专业人才梯队、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促进体医融合优质普惠共享和规范体医融合安全管理制度等路径。

    2025年04期 v.43;No.207 89-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7 ]

  • 欢迎订阅2025年《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正>《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是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体育学院主办,以冰雪为特色的体育类学术期刊,创刊于1983年,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一数字化期刊群》《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博士论坛、冰天雪地学术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心理学等栏目。

    2025年04期 v.43;No.20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正>《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哈尔滨体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体育学术期刊(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刊载涉及体育领域的学术论文,积极反映体育科学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设有博士论坛、冰天雪地学术研究、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学、运动训练学等栏目。1.论文要求观点正确新颖,论证严谨科学,资料详实可靠,语言规范流畅,具有科学性。

    2025年04期 v.43;No.207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下载本期数据